旅游業(yè)是當(dāng)前較為繁榮的一個產(chǎn)業(yè),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大國, 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,與旅游相關(guān)的翻譯也暴露出種種問題。為了使外國游客對中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有一個準確而具體的認識,旅游景點介紹的翻譯起著重要的作用。本文就旅游景點介紹的翻譯方法作一些簡單的探討。
隨著經(jīng)濟全球化的發(fā)展,跨文化交流日趨頻繁。古老神秘的中國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, 帶動著我國旅游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旅游景點介紹的翻譯是旅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它是一種宣傳資料。其功能是向讀者或游客介紹旅游目的地、地理歷史背景、文化特色等,引起游客參觀的興趣,達到傳播本地文化的目的。
旅游景點名稱的特點和分類
旅游景點是指以旅游及其相關(guān)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。旅游景點名稱作為一種特殊的翻譯對象,有著以下特點。
第一,旅游景點名稱均有“專名”及“通名”,都“有名有姓”。所謂“姓”———“通名”,是為了區(qū)分一類事物與另一類事物的標志。所以“太和殿”的“殿”、“廣德樓”的“樓”、“永定橋”的“橋”,就是這些景點的“姓”。而“名”———“專名”,則是用來區(qū)分具體某一事物與同類其他事物的標志。比如:“太和殿”、“中和殿”、“保和殿”中“太和”、“中和”、“保和”就是區(qū)分這三個建筑物之間的標志。
第二,旅游景點名稱均“短小精悍”。旅游景點名稱的作用主要在于景點之間的區(qū)分,因此名稱不能過長。中國的景點名稱一般以四字為限。漢語是“義合語言”,在一個景點名稱中漢語多以實詞為主。比如:“居庸疊翠”、“盧溝曉月”等,而作為“形合語言” 的英語在處理一些特定的信息時則必須借助介詞、連詞和副詞。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語句的組織及詞語的選擇。
第三,旅游景點名稱一般便于記憶。景點名稱一般均不拗口,一些發(fā)音相近的字多不連用,很少聽說過有“十四樓”、“九牛居”、“釣鳥臺”等。有的名稱雖然使用一些生僻的字眼,游客也許不知道如何發(fā)音,但都“過目不忘”。
不同的景點名稱還有其不同的個性。按照其個性,旅游景點名稱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
第一,名稱可提供該景點基本信息。
比如,頤和園中的“十七孔橋”,名稱上說明了該橋有十七個橋洞;香山公園中“眼鏡湖”。由于兩個小湖中間以石橋相連而成,湖面無風(fēng),折射出太陽的光芒,就像一副眼鏡,因此而得名。在翻譯該類景點名稱的過程中應(yīng)注意譯出源語信息的涵蓋,力圖使源語和譯出語所包含的信息一致。
第二,名稱可體現(xiàn)作者當(dāng)時的心態(tài)及建造的目的。
比如,天安門,作為皇城正門。該景點名稱的命名有很強的政治性,該名稱取“受命于天,安邦治國”之意。其含義有二:第一是君權(quán)神授,皇家的權(quán)力是由天所賜; 第二表明了統(tǒng)治者的心愿, 希望國家長治久安。翻譯的時候,對于該景點名稱的政治性應(yīng)該著重注意。
第三,名稱可體現(xiàn)出當(dāng)?shù)氐奈幕攸c。比如,有些景點名稱顯示出了中國的某些獨特的文化現(xiàn)象, 如避諱。故宮北門舊時稱“玄武門”,以北方玄武大帝命名。而康熙即位后,由于康熙名字叫“玄燁”,為了避諱,將“玄武門”改名為“神武門”。在翻譯過程中,對于這種名字的變更,則需要留神注意。第四,名稱可體現(xiàn)作者的語言水平,以及當(dāng)?shù)卣Z言特點。很多景點名稱,常常玩一些“文字游戲”,比如位于泰山萬仙樓北側(cè)盤路之西的一塊摩崖刻石上“蟲二”就給翻譯帶來了難處。蟲二暗含了“風(fēng)月無邊” 四個字,“風(fēng)” 的繁體寫法是“風(fēng)”,“風(fēng)”和“月”這兩個字。去掉外框、外邊,就剩下“蟲二”兩個字了。所以,“蟲二”指的是“風(fēng)”“月”無邊。